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刘丽萍 津市报道
家风,是世代相传的精神密码,是家族凝聚力的纽带,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石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优良家风的传承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,既能守护家族的精神内核,更能为社会注入崇德向善的力量。
在津市市柏枝林社区,退休老教师黄志华的家庭,就以“崇德尚廉”的家风,成为邻里称颂的典范。他用一生践行清廉,更将这份坚守融入血脉,让优良家风在代代相传中绽放光彩。
黄志华,一位有着数十年党龄的退休教师,出生于普通家庭。母亲勤俭持家、父亲知书识礼的言传身教,在他心中种下了“清白做人、踏实做事”的种子。退休后,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“身退心不退”,主动投身社区治理,用热心与公正赢得了居民的信赖。他的家庭被邻里视为清廉家风的标杆,一家三代用行动诠释着“清清廉廉生活、踏踏实实谋事、堂堂正正做人、恭恭敬敬处世”的黄家家训。
清廉为尺:退休不褪色的坚守
在黄志华居住的二中小区,158户居民多为退休教师,因没有物业,曾长期面临管理松散的难题。社区引导成立业主委员会时,热心公益、处事公正的黄志华被一致推选为主任。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理顺小区财务管理,建立健全财务制度,定期张贴收支明细,让每一分钱的去向都晒在阳光下。居民们说:“黄主任管账,我们放心。”
2022年,小区计划安装新监控系统,提升居住安全性。消息一出,一位与黄志华相识多年的老友找上门,希望承接项目,并隐晦承诺给予“好处费”。面对私情与公义的选择,黄志华没有丝毫犹豫:“小区的事,不是我一个人的事。要选就选技术最好、价格最公道的,绝不能因为关系亲就含糊。”他坚持组织公开竞标,邀请居民代表全程监督,最终选出了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方。新监控系统启用后,小区失窃率大幅下降,居民们纷纷点赞:“黄主任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家事,却从不为自家谋私利,这样的带头人太难得了!”
在小区治理中,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:协调邻里矛盾时,他从不偏袒;牵头改造老旧管网时,他带头跑部门争取支持,自己却从未报销过一分额外开销。有人劝他:“都退休了,何必这么较真?”他总是笑着说:“党员不分退休不退休,只要在岗一天,就得当好居民的‘服务员’,守住清廉这根底线。”
家风为脉:全家共守的精神底色
黄志华的清廉,并非孤军奋战,而是整个家庭的共同坚守。妻子黄元英从津市饮食公司退休后,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:衣柜里的衣服洗得发白仍舍不得换,买菜时总挑当季平价菜,却会悄悄给社区困难老人送米送油。工作时,哪怕是一张纸、一根绳,她都从不多拿公家一分一毫;退休后,小区组织义务劳动,她总是第一个报名,扫地、擦栏杆,从不叫苦。
“父母是最好的老师,家风是最好的课本。”这句话在黄志华的儿子黄筱云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。从小听着家训长大的黄筱云,不仅继承了父母的勤奋,更刻下了“清廉”二字。他寒窗苦读,如今在长沙理工大学教书育人,他常对学生说:“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,做人要守得住清白,这比发表多少论文都重要。”如今,一家三代虽各在岗位,但“清廉”二字始终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。
传承为光:照亮社区的文明新风
黄志华的故事,像一粒种子,在柏枝林社区生根发芽。社区干部常以他的事迹为例,开展“清廉家风”分享会;邻里间教育子女,总会说“要学黄老师家那样,清白做人,认真做事”。在他的带动下,二中小区形成了“有事大家议、账目全公开、互助成常态”的良好氛围。
“家风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,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。”黄志华常说,自己做的都是平凡事,但正是这一件件平凡事,串联起了一个家庭的品格,影响着一个社区的风气。如今,年过七旬的他依然活跃在小区里:调解邻里纠纷、参与社区公益宣讲……他用一生的坚守证明:清廉,是最珍贵的传家之宝;家风,是社会文明最温暖的底色。
在柏枝林社区,像黄志华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。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让“清廉”二字变得可感可学,让优良家风成为社区最美的风景。
来源:红网常德站
作者:刘丽萍
编辑:姚晓雅
本文为清廉常德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