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网时刻新闻12月23日讯(通讯员 龚道沿)在临澧县刻木山乡彭市社区彭6组叶氏三兄弟堂前,都挂着大小统一、制作精美的《叶子家训》牌匾。老大叶树林介绍:“我们已将这28句三字经打印成彩色名片,叶家成员人手一份,便于随身携带,经常学习。还在每年召开的年终总结会上,一起重温叶子家训,用良好家风滋养心灵。”
叶氏老少个个遵守家训家规,出国学子回国报效祖国,15名党员岗位争作贡献,为和谒之家、幸福之家共发力,为“湖南省文明家庭”齐添彩。
从这一家不难看出,个人成长需要良好的家风熏染。古语讲,洁白家风不染尘,冰霜气骨玉精神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,是寄托传统、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,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,是德行之基,心灵之港,是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。见义勇为的桂林女大学生崔译文,夜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,经过操场时,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,崔译文赶紧上前把小梁推开,自己身上多处受伤。面对人们“为何敢”的问题,她回答“因为我是军人的孩子。”与军人家庭的良好家风分不开。父亲勇救战友,母亲笑对磨难,在她心中深深扎根。
由此可见,个人成长与家风支撑密切相关。当一个家庭充满正能量,一心向上,向善,亲人间的凝聚力就会被放大,抗击外部风雨的抵抗力也就会更强。一旦遇到问题,碰到困难,一家人便会坐下来出主意,想办法,找对策,彼此加油鼓劲,同心攻坚克难,共创美好明天。假如家风不正,亲情缺失,一有坎坷或不如所愿时,就会相互抱怨,相互指责,争得脸红脖子粗,甚至恶语相向,大打出手,非得决过高低才善罢该休。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社会和谐需要良好的家风促进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每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,已有的道德品质、行为准则,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社会的一言一行,或对或错,或好或坏,都可从家风中找到根由。从多地通报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典型案件来看。好多都是家风不正造成的。有的纵容默许配偶“打牌子”办事牟利;有的为子女从事经营活动“搭台”;有的用权力为女婿入股养殖场“定制”国家奖补资金;有的夫妻联手,父子上阵,兄弟串通,七大姑八大姨共同剑财。事实说明,领导干部的家风,不是个人小事,家庭私事,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,廉洁能否守住的大事。要想守住自己的廉洁家园,必须维护好家风,涵养好家教。
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从家庭走向社会,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,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,成为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。因此,家风善行可以促进社会风尚,社会的和谐安宁也就有了更多的保障。
如今,我们更要时刻牢记嘱托,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,注重家教,注重家风。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,让清风正气吹佛乡村田野。
来源:红网常德站
作者:龚道沿
编辑:李彩虹
本文为清廉常德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