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网时刻新闻5月13日常德讯(通讯员 万传文 罗朝阳)"过去运鱼苗像过地雷阵,现在水泥路直通家门口,成活率都高了两成!"近日,澧县澧澹街道大巷口社区居民刘清平望着新铺的水泥路面,脸上满是笑意。这条困扰村民近10年的"梗阻路",在该县县委第一巡察组的推动下,仅用一个多月就蜕变为干群连心的“暖心路”
今年3月,澧县县委第一巡察组进驻羊湖口电排站开展常规巡察。当巡察组干部沿着羊湖口引水渠走访时,西堤与津澧大道接壤的数十米碎石路在春光里格外扎眼。“这条路是我们水产运输的必经通道,但雨天泥泞、晴天扬灰,坑坑洼洼,鱼苗车经常颠簸受损。”刘清平向巡察组反映问题时难掩焦虑。顺着他的指引,巡察组还发现引水渠东堤杂草丛生,废旧渔网与生活垃圾在春风中飘摇,与碧波荡漾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。
据了解,这条碎石路虽只有30多米,但却是近千亩水产养殖基地运输肥料、鱼产品及周边玉皇、大巷口、东洲等村村民往返津澧大道的主要通道。2016年,玉皇社区对羊湖口引水渠西堤段硬化时正值津澧大道拓宽改造,其连接部位的30多米路段没有纳入改造。一晃七八年了,村民多次反映也一直未果。
民生痛点就是行动号令。巡察组迅速将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纳入立行立改清单,并现场交办羊湖口电排站,要求限期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。整改刻不容缓。10天完成路基平整浇筑,铺设长35米、宽3.6米的水泥路面;20天实施生态护坡,2048平方米的堤岸重现生机——垃圾带变身滨水步道,护坡新植草皮如绿毯舒展。
“巡察组来了,不仅推动修了路,还帮我们把‘脏乱差’变成了‘风景线’!”玉皇社区党总支书记罗承喜感慨道。如今,载满鱼苗的货车平稳驶过崭新路面,居民三三两两沿着步道散步闲谈。“路修好了,鱼苗成活率上去了,搞养殖更有信心了!”养殖户们话语间透着干劲。
来源:红网常德站
作者:万传文 罗朝阳
编辑:陈妍
本文为清廉常德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